七七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悬疑推理 >五零:四岁小岛妹,是个真香怪! > 第89章 石坑尾婆搬家

第89章 石坑尾婆搬家(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金圆券?最后这个字……是万。”

徐木兰看了又看,还找阿哥来帮忙确认,自己真的没有认错字。

1948年8月起开始发行的金圆券,共流通10个月,是中国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图源网络)。

“石坑尾婆居然有过这么多钱?!”

十不如百大,百不如千大,千不如万大。

原来,石坑尾婆犯迷糊时,嘴里反复念叨的要起大屋,真的不是在车大炮。

基于家学渊源(摆摊卖菜),徐木兰对看账簿、数银钱,还是挺有经验的。

也听阿妈讲过,在如今的人民币之前,金圆券、银元券就是能买东西的钱。

而在金圆券、银元券之前,还有法币、船洋、孙小头、袁大头……

各种近代货币都在这里啦。银元券是国民政府的最后挣扎,但百姓根本不买账,连内部机构都不要(图源网络)。

不过,以前太乱了,打了好久的仗。

每种钱都是没撑多久就不能再用,要换新钱。

现在好不容易太平下来了,应该也不会再乱起来,所以人民币估计会用得久一点。

话又说回来,自家的抽屉里还放着两张金圆券呢。

“不能用,是废纸。”

徐木松也觉得好可惜。

想当初,他和妹妹第一次发现那两张金圆券时,还以为自己拿到了真钱,欢喜得不得了。

没料到,居然是白高兴一场。

一张面额十元的,一张面额一元的。

加一起足足十一元钱了,结果连最便宜的糖都换不回来。

“妚松和妚草真棒,万这么难的字都认识。”

听着两个孩子对纸币变废纸的感叹,徐望丘慢慢敛了笑。

万数的金圆券,说少不算少,毕竟是在刚发行时,就兑了足足两个藤箱。

可说多也真不算多,因为这是全家人一生的积蓄。

一生积蓄啊,到头来,连片瓦都买不到。

新疆曾经发行过一张面额60亿,折合只相当于1万元的金圆券(图源网络)。

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可徐望丘到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绝望的女人抱着箱子癫狂哀嚎的场景。

丈夫、大儿子、小儿子的先后离世,没有将石坑尾婆击垮。

因为她深信大儿子还有血脉留在人世间,总有一天,他们会找回来。

虽然不知道那一天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她一直在做准备。

很坚强地撑着一口气,立誓要建一座气派的祖公屋。

就是想着有朝一日,哪怕她不在了,这间祖公屋也能接替着等下去。

只不过,最初定的是两个儿子一人一间十一架桁,后来就变成了一间十五架桁。

可惜,金圆券贬值得太快,甚至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彻底弃用。

这打碎了她的梦,也彻底击垮了她。

也是从那以后,石坑尾婆就开始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现在回头看,那些年,钱是真的不值钱啊。

像石坑尾婆这样,毕生积蓄转瞬间化为云烟的人,并不在少数。

莫怪乎竹娘总说,这世道什么都可能会变粪土,只有黄金和吃下肚最靠谱。

对阿嫲的话,徐木兰深表赞同。

阿嫲给阿妈上课时,她和阿哥偶尔也会去旁听,里面就有教到这些。

根据她的听课心得,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金豆豆什么的,都太惹眼了。

哪怕换回来,也要很仔细地藏好,不能被别人发现。

而且,藏得再好也没用。

像先前那些地主家里藏着的,不也一样被挖出来了。

所以,还是换成好玩的、好吃的更实在。

不然辛辛苦苦赚钱、存钱,最后自己没花到,反而便宜了别人,实在是太亏啦。

徐木兰啧啧摇头,将记账簿放到一边。

这个不是书,也不是笔记,就不用捐了。

等下要拿给石坑尾婆,让她好好收起来。

“阿公,台风走了,石坑尾婆什么时候搬家哇?”

石坑尾婆的新家,是近村口的一间空屋。

这个新住所,是在徐木兰的强力推荐之下确定的。

根据阿嫲分享的情报,石坑尾婆在屋子被埋的那天晚上,梦见了她在幽冥的家人。

他们都让她搬到更安全的屋子住。

说是村里的每个角落他们都很熟悉,不管搬去哪间屋住,都能很快找到她。

徐木兰把村里的空房过了一遍,觉得近村口的那间最合适。

石坑尾婆如果住在里面,就不用每天远远地看着村口发呆了。

进村、出村,都要从那里经过。

她的孙子如果回来了,绝对能第一时间发现。

还有,大家日常用水、洗衣服,都要去村口老井打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