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 第313章 他乐意

第313章 他乐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会,大明朝的境内,最上层的或有钱或有权这些人,什么都不用承担。

赋税徭役都跟最上面这些真正有权有钱的人没有任何干系。

直接都被压到了最底层老百姓的身上。

他们要承担的,一共三座大山。

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田赋是交粮食,人头税是交钱,徭役是出力干活。

朱高炽之前让夏元吉读汉史,研究一下汉朝免田赋一事能不能在国内实行,夏元吉觉得不可行。

田赋这个,从建朝以来,一降再降,虽然说,了,这田赋并不多,老百姓交得起。

而且钦天监那边,夏元吉也去问过,说是百年,甚至,两百年,大明境内都不会太安稳。

有可能三百年间,都会是天灾频发。

那么朝廷手里有没有粮就很重要了。

朝廷一旦不收田赋,任由大量的粮食流进市场,它们可能大都被大地主收走,那么天灾来时,一切都不可控。

趁机发财算起来都是小事。

一个不小心被拿来引诱灾民造反,才是绝杀。

于是,免田赋这事,就被夏元吉否了。

但汉文帝用过的三年才征徭役的政策确实很好,也很适合现在大明朝国内的徭役改革。

这会国内的徭役也简单,就力差和银差两种。

力差顾名思义就是为国家出力。

举例说明的话,如看守府、州、县仓库的库丁就是力差的一种。

乍一听,看惯仓库这活很轻松清闲。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好干的活。

一旦负责看守的银库银子有银耗,粮库有粮耗,都要看守人赔偿。

一个大的仓库,有进有出,来来去去的人那么多,好几个库丁轮班,发生损耗了,可能就是全体连坐。

没钱收的活,必然有人只是敷衍的心态,也有人趁机中饱私囊。

银耗跟粮耗时有发生。

那么这样的力差,普通老百姓都不愿意做。

地方就发展出了好些个捞钱的法子。

一是老百姓花钱,官府替你请人去做。二是老百姓塞钱,让官府派别人去做。

这也就罢了。

到最后地方发展出来,不行贿,只能当这种必然贴钱的力差,哪怕老百姓老老实实的去做了,地方还可以说你没做过,年年安排你做。

普通老百姓,没有地方给的路引,哪里都去不了,也没法申诉。

也就是说,生杀予夺的权利,实际都掌握在地方手中。

相对于力差的银差,其实就是要老百姓出钱摊派地方那些杂七杂八的费用。

比如说社学,虽然有地方官绅捐钱助学,但桌椅板凳、房屋修葺及学校的日常开销,地方总要找理由摊在老百姓的头上。

再比如说修桥修路,哪怕朝廷给足了钱,地方也必然要格外摊派下去。

这种摊派,朝廷也没有设置统一的标准,哪怕设置了,也有一句因地制宜的说法。

所以到了最后银差就变相成为地方鱼肉百姓的工具。

夏元吉就是户部尚书,每年银差能收上来多少钱,门清。

他就想先把徭役改革一下。

活总是需要人干的。

可不能又要人干活,又要人贴钱啊?

朱高炽建议他找内阁的这些人商量。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公房会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