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日结(2 / 2)
正在众人正热火朝天修缮房屋时,工地旁的馒头店开业了。
这家店加工的馒头,松软微甜,口感不错,明显和平常吃的有些不同。
他们的馒头分量足,价格也公道,一文钱三个馒头,还有小菜,酒水之类。
并且馒头店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并不是现银就可以来吃饭,只要是政府签发的票据,在馒头店就具备同等的价值。
在馒头店的推动下,工地上的结算开始出现了一部分票据。
劳役们总是要吃饭的,所以并不担心票据没有用处。
徐庶用这种方法,在一段时间内,就把破损的房屋修缮完毕。
然后他又举一反三,把这件事情用在兵器的打造上。
正在这时,一个新纸出现在市面上,这种光滑细腻,做工精美,明显有别于时下最流行的蔡侯纸,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关键,那就是便宜。
又好用,又便宜的纸张,你到哪说理去?
在很短时间内,长安的政府办公,就从原来笨重的竹片,换成了轻盈的纸张。
纸张的出现,是刘隅未来计划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纸张足够便宜,那些昂贵的书籍知识,才有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可能性。
贾诩拿着光滑的书籍,眼神中有些难以置信。
书籍上很薄,只有数十章。贾诩感觉手中的分量,似乎有千斤之重。
“这就是目前在长安城流传极广的三字经?”
在得到老仆的肯定后,贾诩眼神中露出一丝笑意。
他缓缓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走到李儒坟前,把一杯酒倒在坟前。
“李公,从今天开始,我就会离开,请满饮此杯,等过些日子,我再来看你。”
说完,又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老奴急忙跟在贾诩身后。
“家主,咱们去哪?”
贾诩淡淡一笑。
“去长安城看看。”
贾诩走在长安城青石板上,看到长安城人头攒动,从多日前的死气沉沉,变成现在的生机勃勃,刘皇叔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
这些天的他得到的消息,都是从老仆从长安城中打探得到的。听到他一本正经的描述,贾诩觉得有些夸大。
长安城的情况他最清楚,从雒阳来到长安城的人,对长安城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他们长期的生活在大汉最繁华的都城内,心中有着莫名的优越感。当他们被西凉军裹挟着来到长安城后,残破的景象,更是让他们眼中出现了无尽鄙夷。
这种鄙夷来自于各个方面,残破的长安城,对于住惯了繁华之地的人们来说,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怎么能住人?
所以这些人,来到长安城后,并不活跃,甚至有些低沉。
长安城虽然人口不少,却呈现一片暮气之象。
大街上往来不断的人流,让贾诩有些不适应。
李公说的不错,能中兴大汉的,必然就是刘皇叔。
从贾诩见到那篇求贤令开始,他心中对于刘隅的戒备之心,就开始慢慢松动,很明显,能发出那种求贤令的人,心中的气魄必然足够强大。
不计品德,唯才是举。
这八个字如同一道晨钟,响彻在大汉天空。
贾诩事后再想,敢发出这样求贤的人,世俗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早已经成了虚幻浮云,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
刘隅已经越过了世俗,把眼光望向了整个天下。
只有胸怀天下的人,才敢在这个时代,发出这样的声音。
求贤令颁布后,过程也如同贾诩的所料,被王公大臣所抵制。
贾诩本以为,他们会给刘隅造成一定的阻力。
谁知刘隅已经完全掌握的核心,三言两语,不仅把所有的阻力全部消除,还让那些人能够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