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操控舆论(1 / 2)
换成以前,陈景恪是不敢主动挑起保守派和激进派矛盾的。
主要是舆论这一块不好控制。
但朱标的那一课让他豁然开朗,随便两派怎么争,都改变不了朝廷的决定。
让他们争一争,反而能让很多问题浮出水面。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在保守派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下,被掩盖起来的问题逐一揭露出来。
激进派也有些哑火了,只能想办法补救。
陈景恪自然不会看着激进派被打压,于是在新一期的《大明周报》上,就出现了很多篇中立的文章。
其中出自方孝孺的那一篇引起了巨大轰动,并被激进派奉为圭臬。
甚至被拿到朝堂上来和保守派做辩论。
这篇文章赞同了保守派的做法,认为开海政策确实造成了很多问题。
激进派为了利益选择了刻意隐瞒。
若没有保守派查漏补缺,国家早就出大问题了。
并且还把主要的问题一一罗列,并指出造成的危害。
还有些藏的很深暂时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也被他指了出来。
看到这里,保守派都露出了喜色。
果然不愧是唯物学的开派宗师,出手不凡啊。
只是越往下看他们就越觉得不对劲儿。
夸完保守派之后,方孝孺话锋一转开始替激进派找补起来。
开海确实造成了问题,但也带来了好处啊。
然后又从国家财政、粮食、民生等方面,进行了讲述。
而且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还拿历朝历代做对比。
之前朝代都遇到的难题,在大明被很好的缓解了,不得不说开海有功。
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很多政策都是在推行过程中一步步完善的。
他还拿税法举例,从古代的井田制,到两税法,再到现在的摊丁入亩一条鞭法。
几千年才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如果古人因为种种漏洞,就不搞税法,那永远都不会有大明的惠民政策。
开海也是一样,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因为存在缺陷就认为它不好。
查漏补缺,完善制度,不正是朝中衮衮诸公的责任和义务吗。
否则,朝廷和万民要你们做什么?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这篇文章还不足以被大家重视,真正的精髓在后面。
在对事情进行了总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他针对部分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其中重点强调了教化问题。
既然出海百姓变坏是因为缺少教化,因为环境不好,那我们就改变环境。
在每一个有明人存在的地方,建立明人聚居区。
在这个聚居区里,施行华夏文化,推行华夏教育。
当然了,建立这样的聚居区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朝廷来解决了。
我只是在野一闲人,随便说说,至于如何做还需朝中诸公酌定。
——
方孝孺写完文章,就继续研究自己的学问去了。
外界却因为这篇文章吵的更凶了。
不过吵来吵去,依然就那几件事情,没什么可赘述的。
这篇文章真正的作用,是让激进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海外建立汉人聚居区,这个建议在现代看来,实在没什么高明的。
不就是唐人街吗?有什么好说的。
但在大明这是首创。
这个建议就像是一株火苗,照亮了激进派心中的迷雾。
独属于明人的聚居区,不但能解决风俗习惯、教育等问题,还能同时解决很多其他问题。
比如方便对海外明人进行管理,能尽可能的确保大家的安全。
在这個提示下,激进派很快就拿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计划。
并提交给了内阁。
朱标看完之后不置可否,然后就将其公之于众。
保守派看到这份计划顿时就乐了。
倒不是这份计划写的不好,而是太好了。
“试问,建一个这样的聚居区,朝廷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这个聚居区建好后,由谁来管理?”
“如果由当地人自治,那朝廷不是为人做嫁衣吗?”
“如果由朝廷派遣官吏,那还搞什么聚居区啊,直接建立郡县制不就可以了吗?”
“你们不会不知道,朝廷为何不在海外建立郡县制吧?”
一席话问的激进派哑口无言。
他们光想着建立聚居区了,却没想过由谁来建,又由谁来管理。
让朝廷出钱出力来建?
别开玩笑了,换成谁都不可能答应的。
就在此时,又有一个人站出来,问出了一个堪称绝杀的问题:
“如果有一个海外国家,要出钱出力在大明的土地上,为他们的子民建立一个聚居区。”
“这个要求,咱们可能答应吗?”
“情同此理,别的国家会允许大明朝廷出钱,在自己的国家建一个明人聚居区吗?
“就算他们迫于压力同意了,心里也会有疙瘩,说不定哪天南洋事故就会重演。”
这一番质问,直接宣告激进派的解决方案失败。
不过他们却并未气馁,被否其实是在他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一次性就通过。
在内部会议的时候,一个名为谢允的工部郎中这样给大家打气:
“就连陈伴读的很多政策,都要经过三番五次的完善才能通过,更何况是我们。”
“失败不可怕,至少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是吗。”
这让部分泄气的人,重新振作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开始商量解决的方案。
既然朝廷不会出钱粮,那就找当地人自己出。
“联络当地的大族,再向海商、百姓募捐一部分……”
“聚居区的标准不要定的太高,先把人聚在一起,把书院开起来再说。”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落魄书生,雇佣一些过去。”
“实在不行,就找一些识字的人去照本宣科,灌灌耳音也总是好的。”
“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考虑别的。”
“至于管理,肯定要遵守当地律法,但在不违背地方律法的情况下,实行一定的自治。”
“大家推举一部分人出来管理聚居区。”
“同时也代表聚居区,和当地朝廷衙门进行交涉,维护明人的利益。”
在众人的商议下,一个全新的更具有可行性的计划,逐渐成型。
然而就在他们忙着完善自己自己计划的时候,大明周报再次刊登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撰写者不是别人,正是淡马锡总督傅安。
他在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南洋当前的局面。
经过这次惨案,南洋汉人只剩下不到二十万,大族几乎被土人消灭殆尽。
当然,不全是被土人杀的。
狡兔三窟,有些南洋大族在别的地方还有产业,有一部分人员逃过一劫。
但后来被查到参与过欺骗大陆百姓的事情,被淡马锡总督府给打击了。
总之就是,南洋汉人所剩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