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陈寒敢惹我们宰了他(2 / 2)
有几种方法。
一是推荐,当时刘伯温和李善长都推荐了不少的官员。
第二种是,当时有很多元朝留下来的官员,大部分都留用。
虽然都知道他们为元朝做官,为达子张目,很是不齿。
但是国家兴亡以及百废待兴之时,也只能是矮个里面拔高个,这些人毕竟是有治理地方的经验,所以也就用了。
另一部分呢,是通过捐官,就是给朝廷捐钱买官。
当时的朝廷实在是困难啊。
这种办法,也是不得已而实行的。
孙氏家里边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办法,给孙世安买了个官员。
一开始是县里面的同知,后边呢又到了州府里边当通判。
然后才慢慢地流转到了运河衙门里边去,当个管粮通判。
其实他还可以往上走的,但孙家那也算得上是比较厉害。
知道离权力越近,出事概率越大。
所以只让他在漕运衙门里面呆着。
漕运衙门当然是四通八达了。
能够接触到五湖四海的人,三教九流也都能接触。
他本身又不是一个读书人出身的儒家子弟,跟江湖混混一类的人混久了,身上的江湖习气自然多。
说句不好听的,河面上的河匪头头,跟他称兄道弟者不下千人。
所以他一说话,那都是匪气横行。
什么到了我江南,我还不得宰了他?
到了我那里,他还敢呲牙?
反了他这类的话。
在孙世安的嘴里边,那是随便乱飘的,吕本很讨厌这样的人。
骨子里边他是一个文人,就算是当了个走私犯的头头。
那也是为了用钱财铺路。
当初他在元朝当官的时候就早发现这一条路子。
也就是在元朝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和海外的倭寇了海盗了做买卖。
他不是在明朝开始就发家的。
毕竟他们吕家在元朝世代为官,那底子深厚。
听了孙世安的话之后,吕本也有些头疼。
“那照你的意思,现在江南买卖人有什么想法?”
孙世安站起来,那斜三角眼一撇,瞪了文官一眼之后,哈哈一笑,“还能怎么办?
吕公要照我们的办法来,那就是组织流氓痞子,把他们收购棉花的摊子给砸了。
别说在江南,就算是在河南、江西、山东数省。
我们也能够组织起这些一个混江湖的人搞事情。
吕公您是个读书人,对这方面,您不清楚,可是我们门清。
我们来做事您就放心,江湖人还是给面子的。
只要钱到位,江湖帮派,那都愿意给面子。”
孙世安往那里一站,身上穿的是官服,可就是个流氓做派。
把不少的文绉绉的官员们看得是连连摇头。
可是呢却又拿他没办法。
谁让人家是孙家二爷呢。
吕本想了想:“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