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状元】(1 / 2)
科举的会试和殿试,除了礼部官员,都可以参与评阅试卷。
“陛下,本次殿试前十卷子皆在此。”庞春来眯缝着眼,胸前挂一副眼镜,颤额巍巍将答卷交给女官。
女官转呈到赵瀚面前,交给皇帝亲自过目。
殿试卷子属于墨卷,也就是考生答出的原卷,并不像会试那样誉抄成朱卷。。如果考生被认出笔迹,又有长辈担任阅卷大佬,是可以轻轻松松作弊的。
因此,传统殿试判卷,有裙带关系者需要避嫌。
杨廷和当年就没有避嫌,以首辅身份参与评卷,结果儿子杨慎中了状元,一直被吐槽质疑了上百年。
第一名的卷子,赵瀚只扫了几行内容,就知道肯定是旧榜士子。
新榜士子的文章,文笔更加直白,常有一种掩盖不住的锐气。
而旧榜士子,文笔更加繁杂,侧重于义理,沉稳有余而进取不足。
眼前这篇策论,引经据典,老成持重。从上古一直说到今时,
估计平时也读报纸,还论及海外诸国情况。其核心观点,就是华夷之辩,说在开海贸易的同时,不能受到番邦蛮夷的影响,
应该全面禁绝欧洲宗教。并且,在海外的汉人聚居地,要鼓励当地汉人开办学校。
有文采,有立场,也有眼界,道理也是正确的,难怪会被阁部大臣们评为第一。
第二名的卷子,估计出自新榜士子。
先论财政的重要性,说大明就是因为缺钱,才会陷入农民起义越剿越多的死循环。又论及历朝历代,王朝覆灭,多伴随着财政崩溃。
再谈欧洲殖民者,说西班牙、荷兰等国,是受利益驱使才跨海殖民。
因此,这个考生强调,绝对不能闭关锁海。四海贸易之利,欧洲蛮夷增一分,则大同中国就减一分。皇帝已经出兵,控制琉球、台湾、吕宋和广南,接下来巴达维亚和马六甲必须夺取。
又说,注重海商贸易,还不能忽视丝绸之路。等到北方人口充实,应效仿汉唐,夺取西域控制权。一旦控制西域,不仅能够获取陆路贸易的利润,还能截断蒙古草原的对外商道,对控制蒙古人也百利而无一害。
这個考生,还给今后的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即马六甲以东、七河流域以东,必须在中国朝廷的控制之下。
“好,有眼光!”
赵瀚颇为欣喜,提笔在答卷上划了个圈。
第三份答卷,写得气势磅礴,文笔可称雄壮。可惜,都是些正确的废话,赵瀚直接扔到一边。
会首张守约的卷子,根本就没排进前十,赵瀚迅速浏览到第二十一份才遇到。
众臣都有些忐忑,因为皇帝完全不给他们面子。
按照大明的殿试规则,阁部大臣推选的名次,皇帝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就算改动,也是从前三或者前五、前十,抽一篇自己喜欢的点为状元。
皇帝自己阅读几十份答卷,就是在表达对大臣的不信任。
两百份卷子,实在太多。
赵瀚基本是快速浏览,遇到合意的才仔细阅读,足足亲自翻阅了前面八十多份。
他将几篇最好的,放在一起反复比较,最后御笔圈出前三名,
高兴道:“就在这里拆名题榜吧。”
这是制救房的差事。
制敕房官员除了熟悉政治,还得书法优秀,同时文笔过人,毕竟平时的圣旨就是他们在写。
如今,制敕房的主官叫袁继咸,江西宜春人。他在大明最高做过山西提学使,傅青主就是其学生,又帮王调鼎护送崇祯子女南下。
袁继咸将答卷上的糊名拆开,同时对大臣们宣布一一状元:李开继,江西庐陵人。
榜眼:张守约,广东南海人。
探花:沈蔚,湖南益阳人。
全是传统教育开蒙,又接受新式教育的南方士子,平均年龄仅有二十一岁。两个毕业于金陵大学,一个毕业于广州大学。
殿试嘛,考的不是学问,考的是眼界和思维,考他们跟皇帝或者大臣的合拍度,并非单纯学习好就能点状元。
阁部大臣们无言以对,同时又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紧接着,袁继咸拿起朱笔,将这三人的名字,写在裱好的黄榜上。
写完黄榜,袁继咸又开始写传胪贴。
尚宝女官捧来皇帝印玺,请赵瀚在黄榜上盖章,宋应星捧着黄榜前往奉天殿,交给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陈茂生。袁继咸则将传胪贴,交给鸿胪寺卿张岱。
当天上午,张贴皇榜。
先公布三榜进士名单,朝鲜留学生崔文秀,站在榜下一直默念:“不要有我,不要有我!”
已经被会试录取的士子,不会被殿试淘汰,当然不希望自己出现在三榜。
河北士子李及秀,同样抱着这个念头,可惜终究还是失望了,
他只考了三榜第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