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超级细菌被控制住了(1 / 2)
两人换上隔离衣,戴上口罩和帽子,一前一后进了ICU。
“主任,您来了。”
崔主任点点头,看了看病床上的患者,气管上都插着管,正连着呼吸机辅助呼吸,知道情况并未好转。
他皱着眉头问道:“最新情况如何?”
“1号床患者52岁,下午刚做的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指标下降不明显,肺部CT也无好转迹象,仍然有39度发热,而且他咳痰能力差,导致痰液积累在肺部,半个小时前,刚吸出20毫升左右的黄浓痰。”
“2号床患者65,情况差不多,相关炎症指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准,显示出比较严重的肺部感染,但他身体更差一点,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现象,病情也更加难以控制。”
崔主任看向薛坤,苦笑着摊了摊手,道:“患者就是这么个情况,看来相当不容乐观啊。”
薛坤仔细观察着两位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全都是一副形销骨立的样子,瘦得可怕,让人一看就心生不忍。
他将箱子放在一旁的架子上,催促道:“既然这么严重了,那就赶紧用药吧。”
崔主任叫来护士,吩咐一通后,笑道:“行吧,先从一号病人开始吧。”
“他本身肺部就有慢性病,因为长期抽烟,有十余年的慢阻肺病史,对很多抗生素都产生了抗性。现在他肺部CT已经比脸还白了,体内没法排出二氧化碳,出现了二氧化碳潴留,所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昏迷不醒,做什么都要靠仪器。”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冷藏箱里拿出一只注射器。
这只注射器是专门用于胸腔注射的,所以没有针头,里面的淡绿色药物溶液大约有10l左右,并不算太多。
由于人和动物有两层胸膜,内层包裹着肺,内外层胸膜形成胸膜腔,保护着胸腔。
像肺部严重感染这种情况,在胸膜腔内会形成积液,胸腔注射的时候一般只需要刺破外层胸膜,就能达到注射药物的目的,如果把内层胸膜刺破就容易发生气胸。
此时,护士已经准备好器械,包括无菌胸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消毒用品,麻醉药品,胶布等,随后将患者衣服掀起,仔细清洁了整个胸腔部位。
另一名主治医生则使用便携彩超进行定位,选定了胸部的穿刺点。
崔主任看了看彩超图像,点头道:“还好,胸腔积液不算多,可以直接进行胸腔内药物注射。否则的话,还要把胸水都分次引流出来。”
“患者目前处于昏迷状态,看来不需要用麻醉药品了。”
他小心地戴上手套,打开无菌胸腔穿刺包,里面是一根粗大的尖锐针头,套着两根橡胶导管,随后在彩超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将针头斜着穿刺进胸腔。
几乎是瞬间,就有一缕胸水从双腔静脉导管中缓缓流了出来。
不过患者的胸腔积液并不多,两三秒后就没有再流出。
崔主任将中心静脉导管套在注射器上,缓慢注入其中的药物。
推进了3毫升药物后,他又回抽胸水,然后再次推进,回抽,推进,如此反复2-3次,便将导管内残留药液全都注入了患者的胸腔。
整个过程,崔主任的手一直都很稳定,没有一丝晃动。
患者也处于昏迷之中,身体没有任何抖动。
药物注入完毕后,崔主任取下针头和导管,走到2号床前。
彩超定位,消毒,穿刺,引流胸水,注入药物,又重复操作了一遍。
总算是完成了两位患者的胸腔注射用药。
崔主任做完这一切,叮嘱护士道:“2小时内,至少每半个小时给患者变换一下体位,以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分布。”
护士点头答应,带着使用过的器械离开,去进行消毒和废弃处理。
旁边的主治医生一边收起便携彩超,一边笑呵呵问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纳米药丸?好像跟普通的药物差不多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薛坤围观了整个过程,对崔主任干脆利落的手艺也是赞叹不已。
此刻听得有医生提问,连忙说道:“还是有不一样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普通的药物溶液都是白色,纳米药丸是绿色的。”
“这是因为纳米药丸是由一种绿色藻类和纳米颗粒结合而成,如果你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就能看到它的真正模样了。”
崔主任突然插嘴道:“这个药物对患者的刺激性大吗?会不会胸痛?”
薛坤摊了摊手,无奈道:“这还是第一次用在严重肺部感染病人身上,所以得观察病人的表现才能知道,我只能说,用在普通人身上的话,刺激性是很低的,不会引起疼痛,但患者本身就有疼痛感的话,就不好说了。”
崔主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好,我们就看这两个患者具体的表现了。”
薛坤补充道:“纳米药丸直接胸腔注射,很快就会进入肺液之中,大约10分钟后会逐步释放抗生素,而替考拉宁的分布也非常迅速,很快就会在肺部达到很高的浓度。”
“总的来说,半个小时后,抗生素就应该会起到作用了。”
“先观察24小时,看看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明天同样时刻,我还会送来第二批纳米药丸,继续用药,一直到患者的炎症指标恢复正常为止。”
“行,我会让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崔主任一边说一边往门外走去:“今天差不多就这样了。”
“对了,薛博士,现在都七点半了,正好是饭点,要不一起去吃个便饭?”
薛坤摇摇头:“没事,这个点我也该下班了,回去吃就行。”
崔主任立即拉住他,笑容满面道:“你是因为我们医院的事,才搞得这么晚还没吃上饭的,这要不一起吃个饭,我怎么好意思呢,咱们就随便在后门的小馆子里吃点家常菜得了。”
薛坤想了想,也不好坚持,便跟着两人一起去吃饭。
崔主任随便找了家常去的饭馆,点了一桌的菜,笑着说道:“我比你年纪大一点,就叫你一声小薛吧。你来三清多久了?之前在哪家企业干啊?”
“去年才来的三清,其实我之前是在高校的科研机构,后来看到纳米实验室成立要招人就过来了。”
薛坤坐在空调口下,吹着暖风,喝着热茶,一天的疲惫顿时消失不见,整个人又满血复活了。
崔主任有些意外:“哪家高校重点实验室?按理说,在高校呆着的人,是很少愿意转换到企业来的,多少都有些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