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一只基因改造的抗病猪(2 / 2)
“哈哈哈。没错,这种直面生命本质的冲击,绝对是新人最好的礼物,想必能让他终身难忘。”
“虽然我已经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但是这种体验还是独一无二,奇妙绝伦。”
“谢谢组长的礼物,回头清单和步骤给我发一下,以后我可以让别人也体会一下。”
众人交口称赞,纷纷点头附和。
张寒笑着点点头,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
“当初我在国外加入生物黑客小组的时候,就有人给我端来这样两个杯子,我当时还以为是草莓汁和鸡尾酒,差点喝了下去,简直是出糗出大发了。哎,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想不到组长也有身为菜鸟的一天。哈哈!”
“想想那个画面,简直了,幸好没让你混在一起喝下去。”
“哈哈哈,那岂不是嘴里要析出dna出来。”
“卧槽,dna吃起来是不是像鼻涕。”
“不知道,你要不要试试?”
“算了,它看起来像鼻涕,摸起来像鼻涕,吃起来肯定也像鼻涕。”
“不是鼻涕不鼻涕的事,你们知道的吧,这个溶液它是有毒的,不能喝的呀。”
成员们哈哈大笑,气氛瞬间欢快起来,整个小组也变得其乐融融。
聚会一直到很晚才散去,期间六人还一起吃了晚饭,一箱啤酒下去,大家已经亲热得像穿一条裤子的兄弟了。
高军回到家中,已经快11点了,虽然衣服上还散发着酒精的浓烈气味,他却毫无醉意。
快速洗了个澡,换上睡衣,他顿时精神抖擞。
打开电脑,继续查阅起资料来。
高军是从农村老家走出的一名做题家,不过他家境稍微好一点,家里开了个小型养猪场。
大学毕业后,他暂时不想回老家,想在大城市打拼一番试试,便在海市找了一份工作。
本来家里条件还可以,父母小有积蓄,养老不成问题。
没想到去年一场席卷全国的非洲猪瘟,让家里的养猪场遭了殃。
他家的存栏生猪,500头全部都发病,死亡过半,可谓损失惨重。
当地按照要求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封锁了整片区域,禁止所有生猪及产品运输。
经此一役,家里的养猪场都快倒闭了,还剩下100多头也是病恹恹的,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了。
父亲给他打电话的时候,声音嘶哑,差点就要控制不住情绪哭出来了。
他紧急回家,好生安抚了一番,父母情绪才稳定下来。
只是父亲似乎已经对养猪生意彻底心灰意冷了,打算把剩下的生猪出掉以后,就关门养老了。
高军眼看着父亲肉眼可见地老了十岁,一夜之间头发斑白,脸上皱纹更深了,神情也变得憔悴,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
在家那几天,父亲每次吃完饭,就默默地坐在那里,低头不语,说话也不怎么回应。
一副心死莫大于哀的样子,让他的心隐隐作痛。
正好那时候他刚接触到生物黑客,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就在网上搜索关于非洲猪瘟的资料。
非洲猪瘟是由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猪病毒引起的,症状表现为高烧,食欲下降,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患病的猪平均会在2-10天内死亡。
这种病曾经只出现在菲洲,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传播到欧罗巴,随后有一些零星的爆发。
欧罗巴通过大规模屠宰的方法根除了它,但一直以来,都无法彻底消除,它后来多次传播到全球,对各地的家猪养殖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去年这种病在国内给养猪户们造成了一场灾难,甚至引发全国猪肉短缺和大涨价。
作为一名养殖户二代,高军无比清楚这种猪病毒的可怕之处,他回来之后,开始废寝忘食地研究相关的资料,想要找到能够抑制的办法,挽救父亲的养猪场。
没多久,他发现了一些学者对这方面所做的研究,还特意下载了发表的论文来看。
看不懂专业词汇,就用翻译软件一个一个翻译,然后一句一句往下看。
还好他英文学得还可以,又是进了外企工作,语言这关难不倒他。
他拿出了当年高考的劲头,每天工作之余,不是在查资料,就是在看论文,彻底没了业余生活。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学习,他发现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这方面很有潜力,可以用于开发对疾病具有抗性的动物。
科学研究发现,家猪对猪病毒的反应非常剧烈,与之相反,野生疣猪所受的影响就要小得多。
这是因为一个参与免疫应答的基因“核因子xb3”的不同,它的活性在疣猪中比在家猪中低得多,这个基因的低活性在非洲猪瘟的感染中变成了好处。
家猪的免疫系统对一个害处并不太大的东西做出了粗暴而过度的反应,从而病发死亡。
疣猪虽然也会被猪病毒所感染,但是由于这种免疫基因的低活性,不会导致暴毙。
这个资料让他顿时眼前一亮,顿时产生了自己研发基因编辑抗病猪的想法。
幸运的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席卷全球,要学习相关技术并不难,而且这种技术非常简单有效,便宜方便,所用的试剂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
于是,他又从头学习相关的资料,并结识了张寒等人。
大家有着相通的目标,很快走在一起,成为了一名生物黑客。
张寒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就加入过一个雾都的生物黑客组织,只是后来回国之后就无奈退出了。
所以他干脆在国内另起炉灶,自立门户,还好他经验丰富,很快就在网上混得风生水起,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之士。
不过很多人的兴趣只是停留在嘴上,要真的做到上手,并没有几个。
高军,李成敏等五人是最后留下来的几个,他们不仅仅是把学习生物当成了兴趣,而是都有着强烈的渴望,坚定的目标,所以才能坚持下来。